当前位置:首页>红色文化>红色文化
 
毛泽东的陕北情
作者:佚名 | 来源:本站原创 | 人气: | 时间:2023/9/14 14:40:46
 
  

 毛泽东的陕北情

     1936年2月2日,毛泽东率领东征总部从延长出发。他身披着棉布大衣,拄着木棍,一路上冒着大雪谈笑风生。5日,来到黄河附近的清涧县袁家沟村。
     7日,大雪初露,寒风料峭,毛泽东踩着没膝的积雪,前往黄河岸边观察敌情。
    这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派奇特壮观的景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因结冰“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不由得豪情满怀,诗兴大发,一气呵成气壮山河的名词《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几句,是黄河赋予的联想和神韵,是一个伟人和一条大河的交流。
    东征打了许多胜仗,粉碎了敌人“围剿”和封锁,扩大了红军,筹集了粮款。
     同年5月2日,毛泽东从山西永和县于家咀西渡黄河,又目睹了这条河的另一种风采:解冻后的河水汹涌澎湃,浊浪排空,势如奔马,声若洪雷。
    毛泽东从容不迫地坐在小船上,疾穿浪中,顺利地回师陕北,到达清水关。上岸后,他回首深情地望了一眼黄河,心中默念道:黄河,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事隔十多年,毛泽东果真又见到了黄河。
    1947年3月,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撤离延安,留在陕北,拖住了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的几十万重兵,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迅速展开赢得了时间。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西北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不久,他来到了黄河西岸的葭县神泉堡。
     一天下午,毛泽东兴致勃勃带着卫士,登上了位于陡峭山顶上的葭县城,由县委书记陪同,来到城东门。
     面对黄河,毛泽东感慨万千:“自古道,黄河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是因为不能站在高处看黄河。站低了,便只见洪水,不见河流!”
    “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不谈五千年,只论现在,没有黄河天险,恐怕我们在延安还呆不了那么久。抗日战争中,黄河替我们挡住了日本帝国主义,即使有害,只这一条,也该减轻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利用黄河水      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那时,对黄河的评价更要改变了!”毛泽东喜爱黄河,溢于言表。
     第二天,毛泽东意犹未尽,一清早又带着卫士去看黄河。他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来到黄河边。
     这次是近观黄河,湍急的水面、浊黄色的波浪、浓郁的土腥味、震耳欲聋的拍岸声,以及擦痕累累的岩石,都清晰可辨。
    毛泽东目睹着这一切,在岸边行走,似乎要寻觅什么。忽然,惊涛骇浪中穿出一只小船,上下颠簸,艰难行驶。船工们搏风击浪,奋力摇动着橹桨,阳光洒在古铜色的脊梁、肌肉上,辉映出一片异彩。
    毛泽东顿时眼睛一亮,用手指着大声说:“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小船在不远处靠岸了。毛泽东大步上前,热情地同船工们握手问候。他兴奋地赞美着黄河,夸奖船工们是黄河的儿子,是真正的英雄。然后,心满意足地返回驻地。
     这次黄河之行给毛泽东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年以后,毛泽东在接见《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讲到报纸如何坚持正确的方向时,以黄河上的老艄公为例,说在惊涛骇浪中,黄河上撑船的老艄公不管风吹浪打,眼睛总是望着前方,双手       总是紧紧握住舵把。如果老艄公不是这样,而是望着足下的浪花,就要手忙脚乱,就会偏离方向把船弄翻。
     撤离延安时,毛泽东立下誓言:不打败胡宗南的进攻,决不离开陕北。时间仅过去一年,这个誓言就实现了。
     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胜利后,1948年2月、3月,我西北野战军又取得了瓦子街、宜川战役大捷,一次就歼敌主力五个旅共三万多人,胡宗南败局已定。

     正是毛泽东主席对黄河的认可有着独特的见解,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

 
关于我们 | 问题咨询 |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 © 2007- 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榆林采编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榆林镇北台网络    总浏览量:人次
网站建设:客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