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 保护长城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各位领导、先生们、女士们、社会各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举国同庆二十大,又迎喜庆两会情”。
在全国上下普天同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榆阳区“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在元大滩战役纪念馆隆重举行,长城学会在这里采风学习,榆林长城艺术团与榆林市元大滩战役红色文化研究会联谊惠民演出。为此,首先,我代表榆林市长城学会的全体会员,对各位来宾、社会各界朋友、来此经商办企业的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并对亲临指导大会的 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借此平台,就我对长城的有关知识、历史作用、如何保护长城等常识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探索:
一、感知长城
各位领导,我叫段云飞,生于榆林长城脚下,成长于长城重镇,情结于长城学会。我的家乡榆阳区麻黄梁就在长城线上,小时候,一道道边墙,一座座长城墩台与我朝夕相处。参加工作之后,一直就在九边重镇榆林城工作。每见长城墩台就给我精神上极大的鼓舞、工作上无限的动力。
1998年12月,接任长城学会会长后,在不断学习、不断认识、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加深了我对长城的认知度,使我对长城保护的现状、前景,许许多多的担忧与憧憬,出于一种朴素的思想感情和传承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心,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认识长城、热爱长城的工作之激情。
二、理解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长城是人工修筑的以土、石、砖等材料的连续性长长的高墙,系中国古代永久性军事防御设施。是延续伸展的主墙体、巧妙地利用天然之险与沿主墙体密布的烽火台、壕堑、关堡、敌楼、马面、城堡等相关设施构筑而成的防御体系。长城是维护和平、避免战争,促进和发展华夏农耕文明的的保护伞,是经济贸易的前沿市场,是文化交流和交通往来的途径及孔道,是民族融合的特殊纽带。
据史料获知,在秦以前及以后的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筑过不同规模的长城。
最早修筑长城是战国时期的楚国,由于当时七大国各霸一方,为互相设防,齐、秦、燕、韩、赵、魏六国和中山小诸侯国相继在其辖境边地筑地长城。战国后期,北方的匈奴、东胡不断南侵,因此,秦、赵、燕三国分别在其北方边界修筑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侵忧,秦始皇时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的长城,始称万里长城。秦之后,汉朝汉武帝时修筑了一条东起辽东、西至新疆的长城,这就是我国最长的一条长城。继汉之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国的北部的北魏、东魏、北齐和北周,因受北部突厥、柔然的侵扰也不断修筑长城。
到隋朝时期,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为防御北方突厥、契丹、吐谷浑等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先后七次修筑长城。隋长城其中有一条就巴拉素由三场村到元大滩村向南延伸。明灭之后,防御蒙古南侵,先后用200多年大规模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东西横贯,至今途经榆林之地(全长88851.8公里),中国现有历史遗址遗存长城总长度是21196.18公里。自战国之后,始终是中国北部要塞、军事重镇,是全国长城最多的地区。战国时期的魏秦长城,秦汉两朝长城,隋长城,明长城,经过榆林,在我们元大滩村就有隋长城与明长城交叉地带。
明长城有两道:一是大边,二是二边。二边是明宪宗成化九年修筑,东起府谷墙头村,西至定边红柳沟,大边比二边晚修一年(1474年),大边在二边之北20-30公里不等,大边东起府谷墙头村,西至定边花麻池(盐场堡)。大边二边平行于东西走向。
这里所说的二边,就是利用地形,依山形,随地势,在原秦长城、魏长城的基础上,“铲削而成,是个土长城”。
中国历史历代长城的长度,战国时期2400余里,秦始皇时期10000余里,汉武帝时期20000余里,明长城13000余里,据统计,中国历史上长城总长累计21196.18公里。其中:明长城大边574公里,二边596公里,大二边总计1170公里。
长城目前留存的现状:明长城当年墙体建筑有板筑夯土、土坯垒砌、青砖砌墙、砖石混合,条石、泥土连砖等类型。明长城在历代长城中保留较完整:现有敌台7026座,马面3357座,烽火台5723座,关堡1176座,相关遗址1026处,与长城相关历史遗迹498处。榆林市各地县区均有不同的墙体、烽火台及墩台等。但是,依然遭到了很多的人为破坏,但榆林的镇北台、款贡城和易马城、榆林古城及长城36座营堡等保护性修复值得称道。
在这里我在详述一下36营堡,以便各位观众同志们理解掌握:
黄甫川堡 清水营堡 瓜园堡 孤山堡 镇羌堡
永兴堡 神木营 大柏油堡 柏林堡 高家堡
建安堡 双山堡 常乐堡 榆林卫城 保宁堡
归德堡 鱼河堡 镇川堡 响水堡 波罗堡
怀远堡 威武堡 清平堡 龙洲城堡 镇靖堡
靖边堡 宁塞堡 把都河堡 永济堡 柳树涧堡
安边营 新安边营 新兴堡 砖井堡 定边营
盐场堡
三、热爱长城
1、长城意图是为了防御敌对势力在军事上的入侵,修筑后,对和平共处、减少和避免军事冲突有重大作用。
2、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各族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凝聚着民族的杰出智慧。
3、长城是世界奇观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艺术非凡的世界和中华文明瑰宝。
4、长期大规模筑长城表明中华民族历来珍惜和平,不对外侵凌,以和为贵的精神,但也有不惜一切防御外敌侵略的历史传统。
5、长城的修筑不仅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同时对开发保护边远地区农牧业生产和促进经济发展也起到重大作用。在我市范围内的明长城,因势利导,是草原游牧文化与黄土农耕文化的分水岭。
6、长城是民族融合的丰碑,是民族交流、和睦相处的纽带。
7、是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8、战乱时也有对汉民族人外逃的阻拦作用。
长城已成为中国,甚至世界上无比壮观的历史文物,是中国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象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永久性基地,也成为我国观光旅游事业的一大独特优势。为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异彩。
四、保护长城
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的功能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功能,然而,两千多年的长城修造和使用历史,形成了华夏民族坚忍不拔、耐苦矢忠的长城精神和内涵,极为丰富的长城文化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瑰宝,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中华悠久和文明历史的见证,能把这可贵的家园留给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把保护长城作为我们保留遗产的头等大事,义不容辞,抓紧抓实。
1984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积极倡导“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极大地激发了华夏民族保护长城的爱国热情。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均设立长城保护机构。
1996年榆林长城学会成立以来,在长城研究、宣传、保护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编纂了长城宣传册50000余册,《长城巡查办法》36000多册,利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工具,通过报纸、杂志,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编辑书刊《榆林长城研究》杂志20余期,投资近千万元对长城主要景点榆林卫城、镇北台及两侧土墩台和款贡城、红石峡、明长城、建安堡、高家堡、波罗堡等营堡进行维修加固,实施保护。同时促成了民间与政府建立了曹振林等长城文化站、余子俊纪念馆、定边安边堡长城展览馆、高秋燕长城展览馆等,对大力宣传保护长城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加之,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对长城保护的力度,依法保护长城沿线加建护栏网,并在其沿线50米、100米分别规定其相关警戒线安装监控报警器等设施,各地分布派设长城管理人员进行成天监护,严厉打击在长城上挖土、修筑、开路、乱牧等违法行为,做到人防技防相统一。
五、传承长城精神
万里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建筑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而我们榆林长城之长(东起府谷县墙头村清水营,西至定边盐场堡花麻池,总长880公里,40个城堡,93个墩台,890崖寨。而榆阳区范围之内东起大河塔海则沟村西至红石桥乡长城峰村西158公里,现存墩台200多个)。
1、长城在古代有巨大的军事防御作用,特别是冷兵器时代“一墙能抵百万兵”,长城建成后,起到避免战争,减少军事冲突的重大作用。
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和为贵、积极防御的文明传统,宁愿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长城,也不愿军阀混战,换取长期的安定与和平。
从古至今,我们榆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出现南起咸阳、北到包头的秦直道、昭君出塞、联姻和平的情调,郝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大单于曾驻守白城台,为取得和平而不惜牺牲个人得失。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扶苏镇守边关等故事,从陕北红二十六军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点点历史,一一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为了争取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同志们,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幸福的,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长城文化与长城精神同我们元大滩战役红色文化精神(团结一心,不怕流血,拼杀到底,争取胜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乘着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和平、安康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时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